日前,就如何看待內地部分地方政府大肆舉債搞建設,政府向銀行借錢是否有能力償還等問題,本報記者專訪了合肥市長吳存榮。他對記者表示:「合肥財政有能力還貸,不賣地,照樣不差錢,合肥每年還本付息資金遠遠小於財政預算內資金。」
吳存榮頗為幽默地說,「我們合肥很榮幸,去年上了一期《南方周末》被曝了光」。那是一篇針對投融資的質疑性報道,提出對負債經營的擔憂。在談地方政府融資風險的問題時,吳存榮說,「投融資平台,前段時間炒得很熱,投融資平台問題是千差萬別的。由於去年金融危機的大背景,媒體的這種擔心也是有道理的,因為貨幣投放過多會引起通脹,引發惡性循環,不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對於這個顯得晦澀的經濟學問題,吳存榮解釋:「商業銀行的錢不是財政的錢,不是書記批了、市長批了就能拿到錢。」
吳存榮說,「在投融資平台的風險控制上,合肥從2006年就進行了投融資體制改革,一個口子進,再從一個口子出。地方政府明白自己欠多少錢。現在很多地方政府不明白自己欠多少錢,學校自己融資建學校、醫院借貸款建醫院,政府并不知道下面欠多少錢,可最后全都落到政府頭上,這在合肥是不行的。所有學校沒拿過一分錢借貸款,所有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貸款),是在一個口子進來的,一個口子出來。」吳存榮說,實踐表明,越透明越沒有風險,所謂的風險往往是在不透明的情况下產生的。合肥市每年還本付息資金遠遠小於我們的財政預算內資金。這意味著即使合肥市沒有土地出讓金的收益,我們的財政依然有能力還款。吳存榮直言,控制投融資借錢的風險關鍵還在於管理。只要有嚴格的制度、細緻的管理,就可以有效做到提前預警、提前防範,大大降低「負債經營」風險。對於此前「合肥樣本」的報道,吳存榮說,「不能怪媒體,不是媒體說得對不對,這是一個很复雜的問題,涉及房地產,國家分配制度,稅收制度。說起來,是一篇很大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