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借貸業務不日推出

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上周簽署《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確立香港作為珠三角金融體系的「龍頭」地位。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進一步解釋,香港簽訂《框架協議》,解決珠三角定位問題,粵港合作可做到互利共贏。他又預料,香港的人民幣業務會在未來一、兩年內有大幅增長,在不遠將來可推出人民幣借貸業務。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日在一電台節目上指,去年七月實施的人民幣離岸結算試點計畫,在過去三個月進展良好,但距離成為人民幣結算中心還需一段時間,現難訂下時間表。他否認香港人民幣離岸結算試點計畫反應欠佳,並指過去數月人民幣結算服務質量發展迅速,企業對改用人民幣代替美元或港元結算,仍有多方面考慮。

粵港合作互利共贏

陳家強相信隨企業熟習運作,加上廣東省鼓勵企業用人民幣結算,香港在人民幣借貸結算業務上會有相當不錯進展。

陳家強又提到,香港若能憑《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吸引廣東企業利用香港融資,在不遠將來可在港推出人民幣借貸款業務及人民幣投資工具。廣東省的經濟實力可媲美整個長三角,香港能成為廣東省企業的融資平台,對香港整體經濟發展幫助很大。他強調,香港金融業達到世界級水平,能提升廣東省現代服務業水平,雙方互利共贏,沒有誰勝過誰。

被問到熱錢流入香港及人民幣升值對經濟影響時,陳家強指本港經濟復甦較快,引致熱錢及資金流入是不爭事實,但他會密切留意人民幣升值對香港經濟復甦的影響,但這會否加速通脹則言之尚早。

對於近年市民擔心香港被邊緣化,陳家強表示,明白市民對政府有期望,擔心香港競爭力被削弱,但他強調政府一直有措施提升香港競爭力,促進新產業及現有產業增長,即使鄰近地區冒起都不一定會令香港邊緣化。另外,陳家強又指要仔細考慮如何讓本港保險業以先行先試方式進軍廣東省,而港股交易所落實買賣基金EFT的機會相當大。

銀行借貸融資

中國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最新一期《求是》雜誌上發表署名文章表示,正研究賦予地方適當的稅政管理權,從而培育地方支柱財源,盡可能增加地方本級收入。

他指出,目前部分地方存在借貸負債配套、虛假配套等問題,影響政策目標的實現,也加重地方財政負擔。

據內地經濟觀察網報道,財政部稅政司早前也就「十二•五」財稅改革進行座談。財稅體制改革再次升溫,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間收入劃分的財稅體制改革已然進入議程。

地方事權多 財政少

中共十七大之後,財力與事權匹配的財稅體制改革成為政府間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思路。爭取稅收立法權和懲管權在內的稅權一直是地方政府游說的關鍵。

很多學者表示,考慮給地方一定的稅權與地方在金融海嘯後的一輪投資中,顯現出的事權多、財力少,進而瘋狂透過融資平台向銀行借貸。「你不許他(地方)發債,又不給稅權,中央拿走財力後轉移支付又不均衡,地方又承擔了那麽多的發展和保障的事權,這是最大的矛盾,財稅體制改革到了不推不可的地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倪紅日說。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其文中明確表示:「在統一稅政前提下,賦予地方適當的稅政管理權。」所謂稅政管理權包含了稅收立法權、稅制調整管理權、稅收徵收權和收入歸屬權等許可權,而目前中國的稅權高度集中於中央。

謝旭人表示,今後將壯大地方財政實力,以自有財力為主、轉移支付為輔的思路,盡可能通過增加地方本級借貸收入、直接用自有財力滿足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區的標準支出和基本公共服務需要。據悉,財政部希望研究中的物業稅能夠成為未來地方政府最主要收入來源。

復蘇動力 中小企怨援助少借貸難

華府拯救金融業成效顯著,但對中小企的借貸援助卻是遠遠滯後。美國小企業達2960萬家,但迄今實際上只從華府刺激經濟措施中,獲得不多於4億美元的新貸款和一系列稅務優惠,以及一項涉及小企業貸款融資的150億美元(約1170億港元)抵押證券購買計劃。

在就業峰會上,幾乎所有關於小企業問題的討論,都關於信貸融資困難。包裝廠Diversapack老闆霍爾(Woody Hall)批評﹕「所有信貸市場都完全將我們拒諸門外。」諾貝爾獎    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建議,政府可以要求接受公帑注資的銀行,向小企業提供一定比例的借貸,並以立法方式降低銀行對小企業的收費。

打擊中小企增聘人手意欲

美國小企業是就業和復蘇的動力,根據美國小型企業署(SBA)數據,在過去15年,美國小企業創造了64%的新職位,其僱用員工數目佔總就業人口逾五成。1992年第3季至2008年第4季,平均每季中小企新聘員工佔總數約80%,但今年第1季卻有所下降,顯示中小企增聘人手的意欲減少(見圖)。中小企也是美國的創新之源,大企業平均每創造1項專利,小企業便創造13項。SBA曾與財政部商討動用救市基金協助中小企,但至今未有借貸具體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