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借貸水平不高

升!升!升!樓價升,股市升,物價同樣升,面對由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2)引發的熱錢氾濫潮,著名經濟學家、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滿有信心地指出,本港3年內難以加息,樓價將會繼續向上。他奉勸香港市民不要抱著存款不理,可以投資在央行「製造不來的東西」,諸如商品、農產品及房產。

陶冬過去連續4年獲《機構投資者》雜誌,選為亞洲區優秀經濟師之一。和陶冬談經濟,他說得最多的,是「流動性」3個字,而這場因流動性而帶來的金融蛻變,源頭正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拍板」落實措施者,是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今天主宰冥冥眾生的無形的手,不是掌握在上帝之手,而是掌握在一個姓伯(伯南克)的人手裏,他再給你搞個QE3、QE4,你不死嗎?」陶冬無奈地說。

美國瘋狂印鈔,但資金並無流入實體經濟,反而大額流向新興市場,造成熱錢氾濫,推高資產價格。聯繫匯率下,香港感受最深。

「美國需要零利率,由於就業及房地產市場不景,香港不需要零利率,但香港不得不吃美國人吃的藥,副作用就是香港面臨資產泡沫」。陶冬形容,香港現在的情况,猶如「被放在火上烤」;香港整體經濟已經從金融海嘯中復蘇過來,樓市過熱,銀行體系健全,消費者借貸水平亦不高,但問題是聯繫匯率下,本港被逼與美國承受低利率,樓市暴升成了QE帶來的第一個資產泡沫。

陶冬指出,過去市民「上車」已經不輕易。QE一來,每個月放於銀行的存款,由於通貨膨脹下,都在不斷「縮水」,為保身家,只好被迫去尋找借貸投資機會。「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並不只是投資客,有許多實實在在是被量化寬鬆逼上梁山的良民」。他認為,港府雖然已出盡方法推出措施,希望平息樓價急升引發的問題,但大部分都是「肉包子打狗」,包括增加投資者的資金成本,或者限制投資移民等方式,實際效用都不大。

樓市問題關乎民生,「上車」難度何時可以降低?陶冬卻給出一個令不少普羅大眾頗為失望的答案。「樓市還會進一步上漲,今天大家不敢置業的一個重要理由,是怕美國可能會加息,我可以拍心口告訴你,3年之內利率漲不出來。」他指出,本港住宅單位近幾年的供應量,遠低於歷史的平均水平,流動性充裕下,資本成本已低至無可再低。他認為,流入樓市的不單止是海外資金,連本港市民手持的資金,亦抵受不住「荷包縮水」而進入樓市,不過亦要留心其他金融領域,如美國國債市場、新興國家資產等泡沫一旦爆破帶來的風險。

既然銀紙貶值,現在是投資的好機會嗎?陶冬沒有直接回答,只是提出一個關鍵的法則:「錢不能放在銀行裏面睡覺」,他建議,從投資及關注風險上,要做得更巧妙及主動一點,但他多次強調,投資者要根據自己的風險胃納,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

除樓市會繼續向上外,陶冬亦認為,凡「央行製造不來」的東西,價格都會跑贏其他資產。什麼叫「央行製造不來」的東西,就是商品、農商品等,相比起由央行發行的債券及現金鈔票,無論是受追捧程度,還是價格,估計上升幅度都會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