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再限制P2P貸款借錢平台

證監會再限制個人對個人(P2P)貸款平台,有平台負責人指證監要求他們慎防觸及「集體投資計劃(CIS)」限制,業務不得涉及一名貸款人向多名投資者借錢,受影響的平台包括uFinance及Monexo等。監管機構長期態度含糊,未有明確支持行業發展,WeLab及MoneySQ捨棄P2P營運模式另覓出路。

證監不評論P2P貸款借貸限制,有不願透露身份的平台負責人申訴,看不清香港政府是否鼓勵行業發展,政府先前提出只容許專業投資者參與P2P借貸款已引起業界擔憂,現時再提出停做「多對一」貸款,業務進一步受限。

事實上,平台難定義甚麼是一名貸款人向多名投資者借錢,若然一名借款人於平台先向一名投資者借錢,但隨後數月再於平台向其他投資者借錢,便難說清是否觸及集體投資計劃。上述情況處灰色地帶,但時有發生。

貸款平台MoneySQ及WeLab早有預算,故未有受影響。WeLab創辦人兼行政總裁龍沛智一早料到於香港發展P2P貸款前路茫茫,早已放棄P2P模式,以自有資金取代投資方,只需借錢放債人牌照便可經營。

而MoneySQ走的是基金模式,創辦人李根泰指,投資人不是放款給借款借貸人,而是買基金,而基金用作放貸,屬於indirect P2P( 間接P2P)。

有危先有機 趁稅季借錢

稅季固然是銀包出血的日子,但亦是借平錢、補充銀彈的好機會。每逢稅季,銀行都會各出奇謀推稅貸,其利率之低,基乎冠絕所有貸款產品,故不少散戶都愛借稅貸投資,本文主角Johnny便是典型的例子。兩年前,Johnny開始借稅貸投資,成績尚算滿意。今年他打算再接再厲,趁美國加息前,借平錢投資。不過,今時今日借錢投資環境波動,不少專業投資者都連連損手,一句到尾,投資涉及風險,散戶宜小心為上!

「我唔使供樓,又無卡數要還,交稅都係四位數字。」從事IT 行業的Johnny交稅零壓力,但近年他卻成為稅貸的捧場客。Johnny四年前開始投資股票後,深覺靠股票賺錢遠比儲錢快,之後開始鑽研股票借錢投資,「我每個月儲1萬,每年都係得12萬,5年都係得60萬,距離買樓個目標仲係好遙遠,但我買股票,一次可能已經賺3、4萬蚊,資本增值速度會快啲!」為了獲取更多投資資本,兩年前Johnny開始借低息稅貸。今年7月,中港股災,恒指單日一度急瀉2138點,創歷來最大點數跌幅,埋單亦跌1458點。那天,Johnny借錢重搥出擊,斥資30多萬元入市,當中約三分之一的資金便是來自稅貸。結果他「小幅獲利」,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慎選還款期及貸款額

最風光那次,Johnny在4個月內,獲利三成,但投資有賺自然有蝕,Johnny最傷的那一次,賬面損手10萬元,不過他強調「但一日未放都唔係真蝕!」。撞正最近股市不好景,Johnny坦言亦有「蟹貨」在手,當中包括之前當炒的券商股。借貸投資,風險更高。其實Johnny深明這道理,所以他借貸的金額會控制在月薪的4至5倍,以確保一年內可還清貸款,「分兩年還,利息會高啲,唔抵!」雖然看似精打細算,但Johnny直言未曾因為借稅貸格價,「其實都冇可能會拎到佢(銀行)最優惠借貸條款,(各間銀行)息差都係爭1至2厘,埋單最多差1000至2000蚊,所以我都唔浪費時間,現金快到手仲實際!」

投資宜分散風險定好止蝕價

投資策略方面,Johnny的投資秘訣其實並不特別—-「做定功課」、「吼低位入市」。自認是穩健型投資者的他,每次投資都會做足功課,睇勻公司年報、新聞借貸、大行報告,而且多數只買正股,尤其鐘情內銀股,貪它們高息,波幅少。有時侯,為了提高回報,Johnny亦會短炒細價股,「細價股啲回報都幾高,有4、5成,不過風險相對高,我會定好止蝕價,最多蝕三成就走人!」他又告誡其他有意借稅貸的投資者,「其實借稅貸投資同碌信用卡一樣,都係先使未來錢,一定要考慮自己既負擔能力,切忌瞓身,玩到還唔到錢!」借貸借款投資,嚴守紀律最為重要!

借錢借貸稅貸比一比

今年稅務貸款競爭激烈,貸款息率跟去年相若。不過美國加息勢在必行,不少人「心郁郁」想把握機會最後一擊借平錢。有財務公司看準機會,推出今年借款可以鎖定明年息率的計劃。

 

綜觀多家銀行和財務公司的計劃,今年的最低息率仍然處於2厘以下,不過借貸額需要達80萬元或以上,才能享用最低息率。花旗及渣打更要借滿100萬和150萬元以上,才能以1.86厘借貸。

 

近年在稅貸市場表現積極的華僑永亨信用財務則繼續進取,借貸80萬元以上,息率已是頗具吸引力的1.75厘,如果借貸額100萬元以上更減至1.7厘借貸;另一項可能令消費者動心的,就是「一年優惠,兩年享用」的計劃,主要是針對市場憂慮加息周期來臨,明年的稅貸息率會上升而推出,如果借貸者今年通過該行借稅貸,明年借款就可以同一息率計息。

 

揀稅貸要識格價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個別銀行推出的「最低息率」即使借錢是全城最低,但只適用於大額借款,如果你是借數萬至數十萬元,就要再仔細格價,看看你的借貸金額在哪家借入會最抵。以去年平均借款額20萬元為例,華僑永亨息率為2.1厘。而上海商業銀行息率則是2.2厘,不過如果開立「慧通理財」,即存入資產總值100萬元以上,即使只借20萬元,息率仍可減至1.78厘。至於其他銀行,相關貸款額息率介乎2.67厘至3.77厘,相差超過1厘,所以精明借錢消費者記得貨比三家。

 

近年不少銀行力谷網上或應用程式服務,例如恒生銀行,如在網上申請稅貸,會獲贈現金券,使用應用程式的話,優惠更會加碼。而交通銀行(香港),申請稅貸時同時申請信用卡,亦可享有現金回贈。

 

留意借錢借貸金額上限和門檻

 

至於借貸額方面,以金額計算,大部份銀行的借款上限都是200萬元,或月薪的某一倍數,以低者為準。所以如果你薪金不高,又需要大額借款,就要選擇可借貸出月薪倍數較高的銀行,例如星展、上海商業銀行及華僑永亨信用財務,上限都是月薪12倍,屬較高水平。

 

另外,借款人亦要注意借貸門檻。如薪金不高,可以考慮交通銀行(香港)或渣打,年薪六萬元,即平均月薪五千元已經合資格申請,其中渣打更可以糧單代替稅單作為申請文件。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以兩者最高借貸額達月薪九倍或十倍計算,最高借入5萬元的話,實際年利率3至5厘,每月還款額超過4千元,佔收入比重極高,借款人需要留意。

研借錢中大建「模範」私院

自願醫保能否順利推行,關鍵之一是私家醫院配合為中產提供醫保可承擔的醫療服務。政府推動自願醫保後剩餘的基金撥備,將變作「彈藥」支援可望成為自願醫保「示範單位」的新私院。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指出,研究動用四百五十億元的「小部分」,借貸予非牟利機構發展新私院,並承認中文大學籌建的私院在考慮之列,「政府原則上已接納中大嘅私院計劃」。

佔450億基金小部分

高永文指出,四百五十億元撥備會用作支持有助醫療改革的公私營協作計劃,亦可用作應付醫管局「緊急需要」,亦研究利用小部分作私家醫療發展,包括借貸予非牟利機構建私院。以往政府透過提供土地,以招標方式發展私院,他認為這種招入商業機構發展醫療產業的模式並非當前急務,「我唔想推翻醫療產業,但我唔急於以土地推動私家醫院發展。」他期望未來私院減少掛單、由駐院醫生主導,提供明碼實價的套餐收費。

他舉例,現時興建一所中型醫院需三十億至四十億元:「佢(中大)仲要自己籌錢,我哋未必要借好多。」他坦言,有意在今年「開綠燈」批出借貸,惟需研究借貸條件、規管形式等細節才有定論,最終亦必須行政會議及立法會通過。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歡迎政府的措施,中大有興趣參與借貸,但仍待當局公布借貸利息等條款,才能預算借貸金額。他擔心,時間愈拖得耐,建築成本不斷上升:「已經唔敢講四十億就起到間醫院。」他期望政府盡快提供借貸細則。

男子借錢還錯人

浙江一男子向朋友借了55000元錢,怎知還錢時還錯了人。日前,該男子被浙江德清法院判定要重還出借人55000元。

2010年8月31日,被告陳先生通過老蔣介紹向原告王某借款55000元,約定還款日期至2010年9月20日止,並當場出具借條。當時在場的還有一位老蔣的同鄉。豈料陳先生一心以為這位老蔣的同鄉就是他的債主“王某”,並將40000元還給了他。這位不厚道的老兄還真冒充“王某”身份,心安理得地揣著巨款遠走高飛了。

到了2010年10月8日,真正的債主以借錢不還為由一紙訴狀將陳先生推上了被告席。陳先生這才知道自己搞錯了債主還錯了錢,而如今假“王某”已不知了去向。

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王某與被告陳先生之間的民間借貸關系合法有效,依法應予保護。被告到期後未能及時歸還借款是引起本案糾紛的主要原因,且被告沒能提供証據証明假“王某”的存在,故其應對原告承擔歸還55000元的義務。至于陳先生與假“王某”的關系屬于另一法律關系,陳先生可另行以“不當得利”為由起訴並要求返還4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