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對借錢投資的影響

當美國聯儲局還在籌謀如何推行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之際,世界各地的央行已如臨大敵,進入高度戒備狀態。澳洲央行昨天出乎意料地加息四分之一厘,是五個月來首度出招;印度央行亦決定今年以來第六度加息,幅度為四分之一厘。在這個敏感時刻先發制人,毫無疑問屬於預防性加息,先行收緊銀根,應付QE2造成的各種後果,恐怕只有香港的財金官員選擇翹埋雙手,未打先認輸。

澳洲央行行長坦言,加息為了遏抑通脹,尤其擔心貿易條件反映的出口表現持續強勢,將帶動收入上升,進一步刺激開支及投資,令經濟更熱,只好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雖然印度的經濟環境與澳洲有別,但央行擔心的也是大同小異,高通脹、熱錢湧入、對經濟過熱的憂慮揮之不去。不難想像,當美國的QE2成為事實之後,熱錢將會更加洶湧,屆時通脹壓力必定有增無減,沒理由袖手旁觀。

聯儲局的QE2如意算盤,大家已經耳熟能詳,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計把銀行體系的「死錢」硬擠出來,轉向風險較高的投資,能否令經濟復活還是未知之數,市場流動性氾濫則可以肯定。從去年第一輪量化寬鬆政策的經驗可知,這些活錢大多沒有留在美國本土,而是大舉流入新興市場,買入股票、商品、物業等各種短期有利可圖的資產。

外界或許有疑問,加息豈不是更容易吸引熱錢?的確,加息會提高存款的利息回報,但正所謂大雞唔食細米,熱錢又怎會為了這些蠅頭小利呢?其實,利率真正要反映的是資金成本,對借錢投資或投機的影響最明顯,將來必須取得更高回報,才能抵銷這筆新增成本。換言之,預防性加息的用意,是先壓一壓投資或投機需求,日後有較大空間應付QE2帶來的通脹挑戰,降低資產泡沫爆破的殺傷力。

當然,面對QE2大軍壓境,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並非全部有條件加息。澳洲出口表現強勁,印度剛公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大幅上升,均令借錢加息成為可能。相對而言,南韓及台灣的製造業擴張速度持續放緩,自然想避免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不會輕易改動利率,會先考慮行政手段,例如實行資本管制。此外,新加坡在上月公布低於預期的經濟增長時,突然宣布讓坡元升值,效果殊途同歸,也是另一種遏通脹、防熱錢的方法。

回看香港,整體經濟、出口、零售、資產價格均錄得可觀增長,對照澳洲等地的做法,理論上早就需要加息,財金官員卻明言在聯匯制度下此路不通。不過,香港自詡是金融創新之地,就算聯匯改動不得,也沒有理由想不出其他新辦法,否則便是虛有其名。QE2開宗明義就是要靠泵水來人為地製造通脹,不見通脹誓不罷休,難怪各地央行如臨大敵,唯獨香港的財金官員甘於坐以待斃。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