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雖然港府已推行十二年免費教育,惟因教科書等雜項開支年年加價,成為許多家長揮之不去的沉重負擔。消委會調查發現,今年度的中學平均購書開支高達二千多元,較去年上漲百分之六點九,其中中五年級的教科書加幅尤為顯著,竟比去年上升超過五成。
教育局解釋,中五書費激增是因為新學制下中五生不用參加會考,學習時數大增、課本內容與篇幅增多所致。其實,即使撇除中五書費大幅上漲不說,中學教科書的整體漲幅仍是遠遠高於通脹水平。對於基層家庭來說,二千多元書費開支絕非小數目,特別是那些不只一個孩子上學的家庭,負擔不可謂不重。早前有社區組織訪問百多個基層家庭,發現他們為了支付孩子的教育支出,往往要扭盡六壬,煞費苦心,其中有一個月入六千多元的受訪家庭,單是四名子女的開學使費便超過一萬元,只好四處借貸渡此難關。市民收入不增,書費卻是年年增,類似情形比比皆是。
當然,書商總能為加價找出各式各樣的理由,諸如改版、通脹、紙價及人工上漲等等。但事實上,上述理由實有不少值得質疑,正如有人指出,教科書的最大作用在於傳播知識,課程大綱甚少改動,根本沒有必要年年改版,而教科書使用期不過一年,更沒有必要使用如此精美的紙張印刷。
書商賺到盡,提供的服務卻是「有口皆悲」。每年開學,總能看到學生和家長四處借貸撲書的狼狽場面,尤其是今年新學制下,書商為了控制印量,一再延誤交貨,甚至拒絕為末代預科生印製課本。出版商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利潤,完全沒把學生利益放在眼內,有書店東主明言,「未見過有人一次過買齊書」。
順應資訊科技發展的潮流,歐美、新加坡、台灣等地近年積極提倡電子書本,美國加州去年亦率先在高中數學及科學兩科試用電子課本,代替傳統的紙製課本,預計每年可節省數百萬美元教科書開支。事實上,改用電子課本,既可減輕書費負擔,又可讓學生卸下沉重書包,提升電腦應用水平,更可達到環保目的,可說是百利而無一害。
在香港,教育當局早於○四年已提出電子書包計劃,並於○八年成立「檢討教科書委員會」,聲稱重點研究電子課本。可惜說時天下無敵,做時無能為力,多年下來,所謂電子課本仍是聞聲不見影,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港府與學校都不願承擔相關成本,你推我讓,整項計劃隨時胎死腹中。令人不解的是,港府不是沒有財力,也不是沒有人力和物力,為何說到實施電子課本,就忽然變得斤斤計較,瞻前顧後?
退一步說,即使電子課本一時半刻未能落實,參考外國做法,港府亦可統一協調教科書的編製、印刷、發售,這樣便可以大大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今香港,電子課本落實無期,教科書年年加價,書中沒有顏如玉,只有大包袱,既是學生肩上的大包袱,更是家長經濟上的大包袱。未知這個沉重包袱,還要等到哪一天才能放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