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植國片,新聞局從民國95年訂定電影公司向銀行貸款的優惠政策,由新聞局出面仲介幫電影公司借錢,新聞局負擔3%的利息,期限是3年,其中海角七號是第一部享用到這個政策的電影,海角七號借1500萬,但全省創下5.3億的票房,這不可思議的成果,讓很多電影公司跟進,但並不是每部電影都像海角七號一樣賺錢,像是由周杰倫、林志玲主演的「刺陵」跟銀行借了8千萬,台北票房只有639萬;李崗導演的「陽陽」借了1千萬,台北票房只有81萬5千,慘賠收場,兩部片加起來,新聞局得支付435萬的利息,這些錢都是由全民買單。

從海角七號,國片積弱不振的印象開始大翻轉,5.3億票房成績,堪稱國片史上之最,不過很多人不知道,海角七號一開始的1千5百萬資金都是借來的,新聞局負擔前3年利息幫忙借錢,新聞局的融資政策就是從海角七號開始。

96年到99年,不少國片就是透過這個「制度」,才得以開拍。功夫灌籃貸款了2千5百萬,票房很亮眼,但並不是每部片都有好成果,「陽陽」貸款1千萬,台北票房只有81萬5千;「刺陵」更慘,貸款8千萬,台北票房只有693萬。

新聞局電影處長陳志寬:「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發現這個(拖欠)狀況,那賠的時候,它(電影公司)以前賺的,它還是照樣信守它的承諾在付錢。」

雖然,電影公司沒有拖欠貸款,但新聞局要負擔利息的3%,期限3年,算一算以「刺陵」為例,最多補貼360萬,陽陽則是75萬,兩部片子435萬的利息都是由全民買單。

電影行銷統籌李亞梅:「融資,是你可以透過政府的,或者是銀行的機制,你去借錢來拍片,這些是需要還的,大部分的導演比較不會輕而易舉的去啟用融資機制。」

經營國片確實遇到瓶頸,但電影公司表示已經努力還錢,不會讓貸款變成呆帳,而新聞局幫忙背書替電影公司向銀行借錢,負擔利息純粹是基於輔導國片,希望國片再創榮景。